寫給摯愛的情書──《身體的日記》
作者:丹尼爾.佩奈克(Daniel Pennac)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10日
閱讀日期:2016年03月21日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感謝貓頭鷹出版與庭華)
我不會說認識一個人的最好方法,就是閱讀他/她的日記,畢竟不管是什麼人,都會有不想讓人見到的一面,也會有不想讓人知道的私密想法──就像有些人在網路上和現實中的性格大相徑庭,人們表現在外的面貌,也往往和私人日記裡的大不相同。
這一點,從故事一開始主角寫給女兒的話就能看得出來,顯然這位老爸平常的形象,跟那個年代的大部分父親沒什麼兩樣──威嚴、古板、德高望重、受人尊敬,我們很難想像這樣的一個成功人士會擁有自卑的童年。而事實上,主角從小就不敢面對自己的身體,害怕看到鏡子裡的自己,覺得「那不完全是我」,也因為如此,他萌生了為身體寫日記的念頭,期盼透過觀察與記錄,認識並且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
以日記為文體難免有所缺點,你不能期望人們會在自己的日記裡,提及熟人的時候還專門來個人物介紹,我們必須靠自己搜括、拼湊文字裡的蛛絲馬跡,想辦法辨別出場的人物位在什麼年齡層、和主角是什麼關係,很多時候沒辦法馬上得到答案,甚至需要讀到很後面再回頭來看才能明白。
日記從1936年主角十二歲開始,橫跨青春期、二戰時期、中年、老年,一直到2010年臨終的八十七歲,記錄男孩成長為男人的過程(包括鍛鍊肌肉、夢遺、破處、陷入愛河、第一次當父親等等),也記錄年齡漸長之後,面對體力的衰退、疾病的來訪、至親的逝去,身體與心靈之間如何互相影響。
身為一個女性,這麼赤裸裸地讀到男性的生理變化,還真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不過比起那些性徵的變化、欲望的描述,更加令我注目、感動的是四十三歲的那一段故事:主角的鼻子莫名其妙開始流血個不停,在擔憂自己很可能得了不治之症的期間,他想的不是對於死亡的恐懼,而是消沉不能再多陪妻子幾年、不能看著兒子長大、不能在女兒失去初戀的時候安慰她……完全可以說這不只是一本《身體的日記》,也是成長的日記、一生的日記,更是寫給摯愛的情書。
個人喜愛度:★★★☆
【延伸閱讀】
→ 試讀:《身體的日記》(BY 苦悶中年男)
【丹尼爾.佩奈克作品】
→ 身體的日記(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