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殘忍到什麼程度?──《鄰家女孩》
作者:傑克.凱堔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25日
閱讀日期:2009年12月14日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感謝小異出版與江小姐)
人類究竟可以殘忍到什麼程度?
這答案恐怕是你我都無法想像的,除非親眼見到才能明白。
故事由四十一歲的大衛娓娓追溯起過往記憶而展開:那是一個平凡的鄉間夏日,陽光和暖,溪水冰涼,家家戶戶充斥著孩子們的嘻笑玩鬧聲,當時的大衛只有十二歲,整天無憂無慮,對善惡是非尚且懵懂無知。然而,在這一派和平景象中,隨著成年大衛的口吻語氣,緩緩滲入一種不安的氛圍,令人戰慄恐懼、提心吊膽。此刻任誰也不知道,一對姊妹的到來,竟會改變一切,讓這群孩子們所認知的世界,轉瞬崩壞,再也不復原來。
事情究竟是怎麼開始的?最早,事情並不明顯,只是一些做不完的家事、偶爾缺少的三餐,還有幾句尖酸刻薄的言詞。瑪姬知道自己不受蘿絲喜愛,卻不明白為什麼;她盡己所能試著討好蘿絲,卻沒有任何效果;她也曾經向外求助,卻反倒讓欺凌變本加厲,甚至逐漸失控。我想,人類的血液裡面天生就流著殘酷因子吧,只要時機與催化劑俱全,它就會一口氣爆發。
人類的天性是軟弱且盲從的,而軟弱與盲從,往往會成為殘酷的催化劑。當權威者帶頭「允許」,軟弱的人們就彷彿得到了依靠,「幸好不是我」的想法、為了追求認同所做的舉動,以及權威者的放任,轉化促成集體暴力;在那個當下,善惡是非不再存在,只有跟隨、狂亂與發洩。當你看到了、知道了,你就必須加入,成為共犯,再也無法脫身。中世紀的女巫審判是如此,《鄰家女孩》裡,發生在地下室的「突擊」遊戲也是如此。
於是,加害者逐漸增多,瘋狂的情緒越加激烈,手段也更加殘酷可怕,沒有人想過後果──又或者只是鴕鳥般地認為,有人監視控制著,不至於會出事,孰料監控者根本無法自制,直到事情一發不可收拾,卻已追悔莫及。
主導這一切惡行發生的蘿絲,是可恨又可憐的。她的可恨之處並不僅僅只是凌虐瑪姬、毒打蘇珊,更加令人可恨的是,她親手在這群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了邪惡的種子,灌溉施肥、促使它們成長茁壯,甚至可能一代傳下一代──正如書末剪報上,吠吠與他的共犯青少年傳承者。而她的可憐之處──喪失心智、陷入狂亂,並無法當做藉口減輕她的罪惡;因此,雖然她的最終下場大快人心,可卻也讓人忍不住產生一股「這太便宜她了」的情緒,在心中緩緩發酵──人類的血液裡,果然天生便流著殘酷因子。
旁觀這一切惡行、坐視任其越演越烈的大衛,是可恨又令人同情的。他懾於蘿絲的權威,輕易屈服於她的「這是家務事」說法,卻又無法完全拋開心中的疑慮,跟隨同儕團體行事,夾在中間不知如何是好的軟弱無力,讓他備受煎熬。令人同情的是,他明知狀況詭異,但身為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能做的選擇實在有限,雖然他試著提出疑惑,向父母發出隱蔽的求救訊號,卻得不到確切答案;而可恨的是,他若能再早一步鼓起勇氣行動,或許事情就不需以悲劇收場了。
《鄰家女孩》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作者參考一樁真實事件而寫成──真實得令人毛骨悚然,也殘酷得令人印象深刻,久久(搞不好甚至是一輩子)難以忘懷、無法抹滅。
個人喜愛度:★★★★
老金的推薦序寫得很棒,對於書中氣氛的渲染相當到位,可是除了結局以外,重點劇情差不多都被他講光了,等到正式讀故事的時候,因為心底都有底,便不覺得那麼恐怖駭人了,以至於少掉一些本應在閱讀中才能得到的感受,有點可惜。
◎哪天真該有人研究一下,車禍情節對美國文學的影響。(節錄自史蒂芬.金的推薦序:〈推薦全美最恐怖的傢伙──傑克.凱堔〉)(我覺得在車禍之外,應該再加上「搬家」才對,笑)
◎你自認瞭解痛嗎?(節錄自第一章)
◎這件事我不想跟你們說。我拒絕講。有些事,是你至死也不想講,是你巴不得死掉,也不想看的。我卻親眼目睹了。(節錄自第四十二章)
◎它道出我們心底的慾望,想要體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渴望窺探恐怖暴行的本能:我們明知不該看,卻無法轉開眼神;明知應該採取行動,卻因為某種原因──自身的怯懦、軟弱或無力感,或就大衛的情形,他只是一個困在自己無法發聲的環境中的小男孩。(節錄自書末附錄:〈談《鄰家女孩》原著及同名電影劇本改編〉)
【延伸閱讀】
→ 試讀:《鄰家女孩》(BY 苦悶中年男)
→ 傑克凱堔《鄰家女孩》:盲從的駭人邪惡(BY 藍色雷斯里)
→ 鄰家女孩(BY elish)
→ 出自真實事件的《鄰家女孩》(劇情雷)(BY 余小芳)
→ 無言的罪惡,《鄰家女孩》(BY 栞)
→ 談傑克.凱堔的《鄰家女孩》:一則關於人性煉獄的故事(BY Waiting/樂多新文創)
→ 《鄰家女孩》搶先試讀徵文活動(不讀會死毒舌俱樂部)
→ 令人悲傷、憤怒、害怕的恐怖經典─《鄰家女孩》搶先試讀徵文活動(異常!OTAK)
※ 最後兩個連結內有眾家精彩試讀書評。
【相關連結】
→ 鄰家女孩(博客來網路書店)
→ 《鄰家女孩》原著創作靈感及改編電影(異常!OTAK)
→ 試讀《鄰家女孩》(請小心品嘗)(異常!OT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