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的自我──《世界搜藏家》
作者:伊利亞.託亞諾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02日
閱讀日期:2008年11月15日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感謝高周出版與獨小編)
他,行遍各地,接觸汲取異國文化,親身領略風俗民情;
他,熱忱學習,多方鑽研語言和知識,熟習各類經文與方言;
他,與眾不同,不妄自尊大,不孤高自許,寬容接納不同宗教信仰;
他,喜愛冒險,比起獨自享受發現世界的快樂,更願喬裝假扮融入當地生活;
他,難以捉摸,幻化各種面貌,探尋未知之地,卻成為眾人眼中神秘無解之謎。
《世界搜藏家》所帶來的閱讀饗宴,是充滿衝擊的、是滿溢驚奇的,同時也是直觸靈魂的。在插科打諢的對話之間,隱藏著的是不起眼的生活智慧;在細語訴說的故事之中,帶來的是引人深思、反覆咀嚼的無盡涵義;在遵循傳統的宗教儀式之中,悟出的是對於事物本質的深刻認知;在看來怪異的行為舉動裡,在漫長的旅程中,所追求尋覓的,正是自我的生命價值。
而這個故事的特別之處,不僅在於主角理查.法蘭西斯.柏頓他確有其人,是名充滿謎團的傳奇探險家(兼人類學家、詩人、作家),也因為作者揚棄了最容易讓讀者進入故事的第一人稱寫法,在故事的三個章節,分別藉由僕人、總督、嚮導等旁人之口,間或穿插主角的片段經歷和談話,密密交織纏繞,娓娓道來主角在英屬印度、阿拉伯與東非的冒險旅程,流暢切換視角敘述的表現手法,將此名傳奇人物的多種面相,刻劃得淋漓盡致,使讀者得以在隨著文字遨遊各地的過程中,逐漸拼湊出柏頓爵士的真實面貌(也許不太完整,又或許與他人的理解不同,但那又如何?沒有人能夠完全了解另一個人)。
我們常犯坐井觀天的毛病,侷限住自己的目光,隔著有色眼鏡察看事物,卻往往毫不自覺,自以為走的是康莊大道,自以為所思所想公平合理,自以為高人一等俯瞰眾生,口中高呼萬物生而平等,卻又區分階級高下,認定只要是自己的就一定是好的,認定只要別人與己不同就一定是不好的,毫不在意地肆意評價他人,甚至任意傷害他人,頑固堅守自身立場,不願柔化身段試著站在他人角度,因而造就人世間多少一再重覆發生的悲劇與衝突。
在這樣殘酷的世界裡,要如何把持自傲,又能夠站在不同角度,觀察世界的另一種面貌呢?柏頓,或稱阿布杜拉,不因種族、國籍、信仰、身份、語言、價值觀的差異而貶低他人,廣納各方知識,尊有智者為師,甚至變換身份,以偽裝摒除人種藩籬,徹底融入自己扮演的角色,像海綿吸水般學習,更深入蠻荒森林,拜訪未知事物,他並非毫不抵抗的全盤接受,他入迷但不沉迷,雖然途中也曾經迷惘徬徨,最終仍堅定步伐,走出屬於自己的全新道路。
個人極主觀評分:★★★
【延伸閱讀】
→ 找尋自我、行萬里路。《世界搜藏家》(BY 栞)
→ 用一生來探索這世界《世界搜藏家》(BY Sophia)
→ Ilija Trojanow 的《世界搜藏家》(BY 蛙小小)
→ 世界搜藏家(BY chanyu)
→ 汲析存在之本質–伊利亞‧托亞諾《世界搜藏家》(BY 補夢人)
→ 《世界搜藏家》試讀心得收藏(獨小說官方部落格)
【伊利亞‧託亞諾作品】
→ 世界搜藏家(博客來網路書店)
感謝引用^^柏頓對於任何事情求知的精神,
很值得我們來學習啊!
引用你的文章,文章網址在此謝謝。
寫得好棒啊~!
謝謝引用,謝謝稱讚 >///<
Hey,
你好!首先作下自我介紹。我是目前在德國弗賴堡念跨文化日爾曼語言文學的一名學生.這學期我們有一門研討課叫做跨文化視角下現代德語語言文學中的南非形象,在第一堂課上分配本學期課堂演講報告時,我恰恰選定了兩周後的這個主題—“對LLija Trojanow的(1993)和(Der Weltensammler)(2006)中講述東非章節的研究”。
經過網上查找相關閱讀資料,我發現你有參加過商周出版社的新書試讀活動,對此我非常非常感興趣,可惜活動早已過去。
由於我現在遠在德國弗賴堡,手邊只有校圖書館借閱來的一書之德語版。奈何該書德語版中關於後殖民文化內涵的內容于學術水準尚欠的研究生我仍非常晦澀難懂,所以在此懇請你能否給予幫助,電郵我該書中關於描寫主人公在東非的冒險章節的pdf(原作中的321-456頁)。我十分樂意在兩周後做完關於這一主題研究後,電郵給你我們弗賴堡大學Holdenried教授協助我們完成的關於該課題的研究成果的德語全文及中文翻譯稿。^^
我的電郵是herestori@gmail.com
望予以幫助,十分感謝!!
此致,
敬禮!
Tori
13年4月25日
於弗賴堡德語系系圖書館
Tori您好:
您的研究主題聽起來相當有趣,不過很抱歉沒有辦法幫得上忙。一方面是實在沒有時間掃瞄多達一百多頁的書籍內容(手中更沒有PDF檔^^;),另一方面是這樣的行為恐怕會侵犯著作權法,建議您考慮請居住於臺灣的友人代為購買書籍寄至德國,這樣或許會比較恰當一些。
祝研究順利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