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理館專欄】合乎邏輯,但不合理
然而,人性的思考與行為,很多時候並非是單純以邏輯就能夠全盤解釋的。人類有愛憎怨怒的情感,也有交錯糾結的心思,更可能受到外來事物的影響,人們能為微不足道的理由而殺人,也能因一份真誠愛意而選擇奉獻生命;在「因為」和「所以」之間,人實在擁有太多太多複雜曖昧、難以盡訴於口的思緒了。因此,邏輯往往只能夠推論出「機會」與「方法」,卻永遠無法得知一個人的「動機」。
在人性中尋找理性,在理性中尋求邏輯,卻又眼睜睜見著邏輯與人性產生衝突,人類就是這麼地矛盾且不可理喻。但我們也不能否認,極端之間的衝突和矛盾,偏偏就是最受到喜愛與歡迎的題材,或許,那正是因為人們將自身暗暗投射於其上的關係吧。
提出著名「機器人學三大法則」的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 1920-1992),在其筆下的科幻推理作品「機器人系列」──《鋼穴》、《裸陽》、《曙光中的機器人》(四部曲《機器人與帝國》目前尚未出版)──裡,便藉著未來科幻世界的背景設定,創造出人類刑警以利亞.貝萊(Elijah Baley)與機器人丹尼爾.奧利瓦(R. Daneel Olivaw),讓這對分別處於人性與絕對理性兩個極端的搭檔,在攜手辦案的同時,因本身思考迴路和行為反應的差異,而擦撞出絢麗的衝突火花。
在介紹故事的主要人物之前,我們不妨先稍稍認識作者所構築的未來世界──
隨著科技與醫療的蓬勃發展,地球人口越來越多,資源卻越來越缺乏,為了尋找新的資源和居住地,一批移民勇敢前往外星球進行拓荒,沒想到,世界竟就此一分為二。移民們在外太空形成了另一種生活方式,不僅倚靠機器人工作、嚴格控管人口數量,更拒絕地球人的接觸,享受著長壽富足的穩定生活。而遺留在地球上的人們,則建造了巨大的鋼鐵都市,群居其中,更逐漸形成以經濟效益來區別價值的社會,生活品質及日常娛樂,都必須以工作階級來決定;公共衛浴、家庭餐廳,還有食物配給,也早已成為常態,甚至由此發展出獨特的社交形式。
故事的主人翁刑警貝萊,正是土生土長在地球鋼穴之中的人類。他的個性略微古板固執,對於自己認定正確的事,就會不顧他人感受地一往直前、毫不退縮,哪怕會得罪眾人,也絕對要追根究柢,問出真相。正因如此,即使他習於生活在環境受到控制的封閉空間,在明白地球人遲早必須離開城市子宮,踏出往外太空發展的步伐後,他便努力克服自己對於開放空間的恐懼感,堅持面對真實的世界,更在《曙光中的機器人》裡,帶領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嘗試到戶外的大自然中體驗田野生活。
相反的,故事的另一位主人翁丹尼爾,則是由太空族所製造出來,少數具有俊美人類外型的機器人。他和所有機器人相同,都必須服從於機器人三大法則。溫和、有禮、一本正經的丹尼爾,正如貝萊所說,遇事雖然能夠推論出一套完美邏輯,得出的解答卻往往不合乎一般常理,那顆正子腦總是又硬又直,不懂得轉彎變通。雖說如此,對於有些彆扭的貝萊來說,丹尼爾依然是他忠實、堅定、不可或缺的重要朋友。
若將「機器人系列」視為單純的科幻推理小說,那著實是太瞧不起艾西莫夫這位傳奇人物了。在推理結合科幻的包裝之下,艾老的真正用意在於探討人性,藉由描寫絕對理性的機器人,來突顯反映人心的複雜、矛盾、多疑和善變;更以顫巍巍走在一線鋼絲上的未來世界景況,試圖警示人們可能到來的危機。全系列作品中,甚至容納囊括了包含政治、哲學、心理學、社會科學、藝術、文學、愛情等種種元素,不但不著痕跡地融入故事裡,絲毫不流於說教,也未曾遺忘故事核心的謎題案件,精彩地一再翻轉真相,最終給出合情合理的完美解答。
如此功力!無怪乎,艾西莫夫這個名字能夠成為傳奇,其筆下的作品能夠流傳多年仍為人所津津樂道、視為經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