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罪》──人生的連鎖反應
作者:湊佳苗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11日
閱讀日期:2010年09月19日
入手方式:試讀活動(感謝皇冠文化與李小姐)
《贖罪》是造成一時話題的《告白》作者湊佳苗的第三部作品,和《告白》相同,全書以各章節轉換不同敘事視角的形式寫成。故事圍繞著十五年前一樁小鎮女童姦殺事件,藉由四名目擊者飽受折磨的人生際遇、充滿自責與痛苦的內心「告白」,逐漸拼湊出當年事件全貌。但比起《告白》專注於事件真相的翻轉與復仇,《贖罪》則更著重力道描寫事件對倖存者們造成的影響。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人生就是由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所組成,一環扣著一環,只要其中一個環節不同,事情可能就不會往這個方向發展。在那樁事件發生後,失去友伴的女孩們深陷於恐懼與自責之中,原本,若是有人加以開導、關懷,也許記憶與傷痕能隨時間經過而慢慢淡去;或者,若是當下就抓到兇手,也許她們就能將一切怪罪給兇手的殘忍,回頭過自己的生活。但她們得到的,卻是女童母親那帶著點報復意味的宣言與約定。
然而,正是這樣的約定,將她們束縛在停滯的時光之中。十五年來,她們依然是那四個驚慌失措的孩子,試圖在案件追溯時效到期前,盡可能地完成她們的承諾:找出兇手,或以補償來贖罪。我一方面為四個無辜被牽連的孩子感到不忍,另一方面也同情女童母親那充滿悲痛與煎熬的心情,對她急於尋找一個情緒發洩的出口,以及不希望女兒被人就此淡忘在記憶中的想法感同身受。但無論如何,她的做法未免太過極端。
即使各自踏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女孩們卻仍不約而同做出了相似的悲劇。這些悲劇或許多少受到當年的案件與那項約定所影響,但我認為也並非全然由此而生,真正決定一切的,還是人們自身的抉擇。人生的無奈之處在於,我們往往無法確切指明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差錯,只能這麼跌跌撞撞、不知不覺地順著連鎖走下去。
在書中的這一連串連鎖反應裡,以女童姦殺事件為分界,分作前因連鎖與後續影響連鎖兩個部份。前者透過四名女孩的回想,而逐漸串連出整個脈絡真相;後者則直接在故事中交代事件過後女孩們的想法與遭遇,藉此談論校園安全、民眾輿論和家庭關係等現今社會亂象。相較於後者的過度巧合(雖說巧合為故事之母……但就這麼剛好統統發生在十五年時效到達前?似乎太沒真實感,斧鑿痕跡太重),前者的安排設計合情合理,相當有說服力,令我折服不已。
總覺得書中的人物們,或多或少都透出些許只看到自己想看之事的「自以為是」,用自身價值觀去評斷、認定他人的情況,因此做出一個又一個偏差與錯誤的抉擇,卻毫不自知。或許,這才是造成這一連串悲劇的真正起源吧。
個人喜愛度:★★★
【延伸閱讀】
→ 試讀:《贖罪》(BY 苦悶中年男)
→ 湊佳苗:贖罪(BY elish)
→ 相似之中的些許不同──讀湊佳苗的《贖罪》(BY 鎮長)
→ 犯罪事件後的陰影殘存──《贖罪》(BY 栞)
→ 《贖罪》讀後心得(BY 余小芳)